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善作善成 天大人步履不停
期次:第1323期
查看:7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一年來,天津大學深挖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產生大量高質量科技成果,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為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勁動力。
一年來,天津大學持續發力,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2024年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天津大學成果“全球首個片上腦機接口智能交互系統”與“嫦娥六號”“首艘超深水大洋鉆探船‘夢想’號”等共同進入這個閃閃發光的榜單。新型丙烯催化劑登上國際頂刊,兩項成果入選“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合成生物學、煤炭清潔利用、生物和信息融合、新型顯示材料、綠色建筑和水資源、智能機器人、深海關鍵技術等領域形成集群優勢……這些無不彰顯著天津大學著力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的生動實踐。一年來,天津大學不斷探求推動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舉辦青年科技人才座談交流會,圍繞有組織科研進行探討,不斷拓寬有組織科研的工作思路。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依托北洋融合論壇、求實青年科技訓練營開展27次學術交流活動,受益青年學者超千余人次,為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年來,天津大學持續發力,建優建強戰略科技力量。“上千噸的載重,40多萬個接口同時工作,控制精度還得是毫米級!”去年五一勞動節,位于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的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震大裝置”開啟水下實驗。建設期間,天津大學先后有120多名教師、180多名研究生參與其中。多學科交叉攻關,水下地上不同平臺測試,“國之重器”和人才培養實現“雙向奔赴”。一年來,天津大學重大平臺建設不斷取得突破、重大項目組織不斷得到強化。學校以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目標,積極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工作,組織推動各全國重點實驗室制定“一室一策”改革方案,切實提升承擔國家重大任務的能力。學校穩步推進重大科研平臺建設,圍繞重點發展方向積極開展省部級創新平臺的培育和建設,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研究中心和3個天津市工程研究中心順利通過評估,獲批一批省部級重點平臺。
一年來,天津大學持續發力,加強區域行業深度合作。在泰山腳下,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碳化工團隊在馬新賓教授帶領下幫助當地企業樹立了鋼化聯產的行業典范。采用天大技術的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年產5萬噸甲酸鈣生產裝置已經在山東正式投產。這是天大人聚焦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對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出的新要求、主動對接關鍵行業和龍頭企業的生動縮影。一年來,學校選聘14個學院17位兼職項目經理,累計走訪30余家龍頭企業,持續不斷推動產學研合作,持續運行中船七一八所、新奧集團等校企合作平臺70個,新建校企合作平臺12個,依托各平臺累計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近40個;一年來,學校智庫效用發揮有效增強,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部署及天津市高質量發展開展戰略研究工作。學校聚焦港產城融合、天開高教科創園建設等重點領域,精心部署11項咨詢項目,組織開展院士津門行、院士懇談會、咨詢研討會等各類活動30場,持續推動科技人才學術合作,營造良好的科研學術氛圍。